自我覺察
493 篇文章
  • 最新
  • 热门
tuncyan

屏住呼吸一二三

二零二五年五月十一日。母亲节。

标签活跃作者
  • 楊貴智
    楊貴智

    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台灣律師,關注人權與法治議題,希望改變法律知識的傳播方式,進而營造台灣的法律文化。

    射手媽咪婷婷
    射手媽咪婷婷

    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慵懶的貓
    慵懶的貓

    活在自己世界的女孩子,和世界隔著一扇車窗。渺小的瓶中的魚,卻想成為慵懶的貓。

  • UglyBull
    UglyBull

    Crypto Anarchist, UNIX nerd/geek, FOSS advocate Liberalist, Feminist, ex-NGOer (由于本号非匿名,所以发表的内容不多,不问前程,继续赶路)

    蛙抵加
    蛙抵加

    你好, 謝謝你關注🐸發文。†God Bless Us. 我喜歡大笑 • 喜歡邊旅行邊工作 • 喜歡聊聊理財思維。在家也能創造額外收入哦 歡迎來逛逛我的IG及個人網站👉https://www.instagram.com/lets_firelife/

tuncyan

关于阳光的一二三

二零二五年五月十日下午。

弓長先生

改變的循環

用一張圖來簡單說明改變的循環,還有改變(無論是自己,或是期望對方)怎麼會那麼難。 改變的循環 首先,現況未必都是舒適,但至少安全。 現況會不斷受到外來的刺激和內在的紛擾,有沒有機會看見核心問題倒是要看緣份了。因為只要責任沒有釐清,問題似乎永遠都是別人(外在的問題)。 不過無論如何,外來的刺激都會造成我們內心的混亂,儘管…

弓長先生

人生困局

你說的這些東西我都懂,可是我還是做不到!!還是無法改變啊?」 因為一個人行為的改變,並不是來自他大腦懂了多少理解多少。大腦的理解這些都只是腦袋層面的認知而已。認知,無法形成改變,只有體驗才有辦法。 體驗是來自他對生命的理解發生了變化,對自己對他人的內在情感態度發生了改變,而這個改變,往往是從看到生命過往中曾經發…

弓長先生

完整的價值觀與限制信念

大人要求孩子要誠實;但,自己卻前後說法矛盾。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勇於承擔;但,自己卻理由一堆。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物歸原位養成好習慣;但,自己卻走到哪堆到哪。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有耐心;但,大人卻自己沒耐心。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要有效率;但,自己卻拖拖拉拉。孩子會怎麼想? 大人要求孩子放慢步…

弓長先生

最簡單讓語氣姿態穩定的方法

有些人在生活中講話很喜歡在最後加上「對不對」。 實際上,認真注意一下他的語態會發現根本不是想問「對不對」, 而是在說:「我說的就是對的」。 不然,試試回他:「不對」, 八成對方會問你:「怎麼會不對!」。 因為他根本不是想問「對不對」,他只是想用好像婉轉的方式意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灌輸到你的身上。 這是在關係互動中蠻常聽到類似這樣的對話,充滿了…

Kate Su

¹⁰ 與物|00.Intro

...這些都是我的東西,但當我根本不記得它在哪裡時,我真的擁有它們嗎?

弓長先生

語氣姿態的影響層面

和一組友人家庭碰面她、她先生和孩子進門後在放包包,我:「你還好嗎對方不假思索的回答:「還好我看了她一眼:「真的嗎?」她看了我一下,我:「我不相信接著我轉頭開燈,聽見她跟我說:「張楊,你怎麼這樣?」回過頭已看見她爆哭一對認識已久的夫妻,先生停車中太太先進門,我:「今年過的好嗎友人:「很好啊…

弓長先生

省話與鬼打牆

Photo by Hugöl Hälpingston on Unsplash 在工作上還有一個時常運用的方式,進入角色模擬。儘管直接告訴對方怎麼說是最快的,但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對方回到現實生活中無法實際運用,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習慣語言。再來就是實際生活中最常用的鬼打牆,尤其面對很會…

弓長先生

混沌不明

Photo by Daniele Levis Pelusi on Unsplash 時常聽見抱怨以前可以怎樣現在不行,進一步了解的結果發現實際上根本是一直都不能,只是因為過去將就隨便、便宜行事、得過且過,然後現在才在抱怨不習慣?簡單講,如果是跟法律有關的一開始就守法不就好了?

弓長先生

假同理還不如清楚表達

在幼兒社群看過家長因為孩子感冒吃藥打針不願意配合瘋狂哭鬧的求救文。有位媽媽回覆:「就『同理』他說,媽媽在網路上看到很多叔叔阿姨也是這樣,我們就配合醫生吃藥打針,應該會好一點」 同時還有看到爸爸的回覆:「『同理』他然後跟他說,『只是』打針,有什麼好哭!

弓長先生

改善不好溝通的方式?

沒有一條通往改善生活的道路是容易走的,包括:改善關係之間的溝通這條路。溝通是為了理解彼此,不是要對方照著某種特定方式做事情。很多溝通會造成衝突,就是因為一心只想讓對方照著自己的方式做,然後又認為自己是在溝通。只可惜真的很多溝通往往越溝通越衝突。

弓長先生

不認同對方行為怎麼辦?

Photo by Anastasiya Badun on Unsplash 轉眼今年一週一篇的目標已經來到第十篇了,簡單回顧一下: 第一篇開始提到的個人/自我,若沒有「自己」和「他人」的差別意識,是無法建立起自我,內心會有很多的衝突矛盾,會呈現出一種混亂的狀態,導致在關係中仍舊感到疏離。

窿窿罅罅之間

隨份隨力 — 最遲交的2024年度問卷!

幾年為沒寫回顧而遺憾。今次不再介懷自己遲,想寫就完成吧!反正我在2024最記得的,就是要隨份隨力,接受限制。

弓長先生

如何自我內在安頓?(如何為自己情緒負責任?)

Photo by Austin Kehmeier on Unsplash 上一週的尾段有提到:事實同時加入自己的感受;但,又不是需要對方負責的狀態,很多人在加入感受時會變成要對方負責,這又會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課題。很多人在陳述感受:你難道不知道我很焦慮。

弓長先生

造成不一致的原因

語言的溝通時常出現明顯的誤會,往往來自於非語言的溝通訊息出現的困境,產生不一致結果而形成。非語言的溝通訊息包括眼光接觸、臉部表情、肢體語言甚至聲音音調...等等。前幾天晚上的來訪者,主動提到這問題,手環抱在胸前示範著說: 「有時候跟孩子說,來我們來好好溝通,你說我聽,說啊!

弓長先生

你發生了什麼事?

在任何情況下,不是對方有什麼毛病、發什麼神經、到底有什麼問題,而是他遇到了什麼困難?發生了什麼事?對方有什麼毛病、發什麼神經、有什麼問題,這部份是落在「關心問題」的框架中,就算內心是關心人,可是對方是感受不到,甚至只會排斥。遇到了什麼困難、發生了什麼事,這部份會落在「關心人」的範…

弓長先生

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把大人的話不當一回事?

#HappyLunarNewYear 例子 1: 答應了孩子某件事,大人沒做到,導致孩子不開心。孩子不開心,大人道歉的同時又要求「我都到道歉了你要原諒我啊」而且「你以前也做錯什麼事,我也還不是原諒你啊」這樣假同理的誤導只會讓孩子學會我同理別人,別人應該也要同理我。

弓長先生

真的相信嗎?

不時的問問自己:「自己相信自己說出來的話嗎?」

弓長先生

「不想上學」怎麼辦?

當孩子遇到挫折,不想上學怎麼辦?遇到挫敗發脾氣怎麼辦?很多人會說,要好好溝通。要好好講,孩子發脾氣時不需要跟他發脾氣,要跟他講生氣沒有用,也改變不了什麼。那要如何好好溝通?要如何好好講?對方的挫敗感有想要改變什麼嗎?特別很多大人以為在好好講,其實只是以為自己好好講,口氣並沒有很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