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習慣紅利》第六章:建立穩固的財務基礎,不斷累積投資收益

陶樂思
·
·
IPFS
·

前言

來到《習慣紅利》的最後一張。這張聚焦的是理財習慣。說到理財,我們經常被那些「要投資才可跑贏通脹)的訊息轟炸。日子有功,我們也會不加批判地相信,若果不去買一點投資產品,例如股票、基金,一生即速就會被通脹吃掉。這是多麼不合算呢!不過作者持有的觀點,與坊間經常傳遞的卻非常不同。

常見的理財壞習慣

在這一張中,作者列出四個人們在理財上的常見壞習慣。它們包括:

一,喜愛攀比。比衣服、包包、珠寶、手錶數量;比汽車牌子名貴;比房子大小,以及所在地段的市值。這是人類大腦的本能。因為在原始時代,當人們被野獸追時,並不需要跑得比野獸快。只需要跑得比旁邊那個人快就能保住性命了。到了現在,這種愛比較的本能並未消失。愛比較對理財的壞影響,就是容易造成過度消費,甚至以舉債來消費。

二,錯放儲蓄與花用的先後次序。人們得到收入之後,很容易以花用為優先。花剩的錢才儲起來。這樣很容易會因為過度花費而沒有儲蓄。

三,以為趁著利率低借貸就是精明。他們清這些債務為「好債」。殊不知先用未來錢帶來無窮後患。

四,高估自己的投資能力。作者引用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很大比例的受訪投資散戶都相信自己的投資能力優於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高估自己的投資能力會使人在投資上花過多時間,並且密集地做投資決定。投資決定做得越密集,虧蝕的機會就會更高。

作者建議的理財好習慣

作者在這一張中所提議的理財好習慣,充分反映了他的理財哲學。

首先,作者提醒讀者要對攀比心態保持自省。他認為,攀比生活花費是無止境的賽局。因為今日我們的服飾行當勝過了別人,明日遇到比我們更富有的人,我們又會被比下去。這種無止境賽局不會有勝利者。只會白白消耗我們的資源。

第二,作者建議把儲蓄放在第一位。在書中的說法,就是一賺到收入之後,必須「先支付自己」。他認為當已經預留了必須儲蓄的金額之後,剩下來的錢就能放心花用了。儲蓄的用途相當廣泛:可以是生活遭逢突變時的應急錢;換工作的空窗期所需的生活費;也可以是創業的資金。不少人的觀點認為省錢太小家敗氣。增加收入才是累積財富的好方法。作者卻認為,增加收入的機會可遇不可求。平日能控制花銷才是能累積財富的重要因素。

第三,作者對借貸的態度是謹慎又謹慎的。他有句金句我看了也會心微笑。就是「身上有債老得很快」。當有債務在身,賺來的錢第一時間就要拿去還債。彷彿自己賺來的錢不屬於自己。這種剝奪感會嚴重傷害身心健康。因此,作者提醒讀者盡量避免借貸。尤其因消費的借貸。倘若真的有了因消費而來的債務,也應該盡快清還。

在投資方面,作者不贊成普通人用過多時間與精力去做投資決定。他認為,散戶與機構投資者處於資訊嚴重不對等的境地。投資決定做得越多,犯錯以致虧損的風險就越高。他建議普通人以長期定額儲蓄的方式,投資到穩健的地方,例如穩健的ETF,甚或只做銀行定存就已經足夠。他認為用長時間讓儲蓄發揮複利效應,風險遠比寄望短時間暴富來得低。

另外一種投資是作者高度推薦的,就是投資自己。他認為若果能投資在增進工作效率的地方;投資在知識與智慧的成長;以及投資在自己的身體健康,長遠來說都會得到可觀的回報。例如學到的知識不會跑掉,還會跟著人走。增加賺取更多收入的機會。是幾乎沒有風險,而一定有回報的投資。對於坊間常說的「投資抗通脹」的說詞,作者認為投資在知識與能力的提昇,從而增加賺取更高收入的機會,是更有效抗通脹的投資方式。

沒想過找到與我如此不謀而合的理財觀念

相信不少人會覺得,作者的理財觀念相當保守。竟然只建議人家去投資穩健的指數型基金,或者索性只做銀行定存。不過他的想法,與我這種一聽見財經新聞就頭痛的人,是如此的合得來。由於財經資訊難以入腦的特性,我的投資選擇也相當保守。不怕見笑,我的儲蓄超過80%都放在銀行定存。只有不足20%的資金投資到大公司的股票。平日收到股息就感到滿足,極少因為一時的價格浮動更改投資產品。我這種沒大致的人一定不會暴富,但卻心安理得。我想,這比很多其他有的沒的都重要吧!

你對作者的理財觀點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閱讀《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學會溫柔地替自己終結自我破壞

閱讀《高效源力》:學會校正成功與快樂的次序

知識拼拼樂
30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