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亂世而不亂的陳寅恪
在中國的危難時期,許多人容易放棄最初的理想,轉而投身於救國的實際行動,或大談救國的理論。而對於文學、哲學、史學等人文學科而言,是否還應堅守教學崗位,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呢?

「伏羲」與紅學——憶周公趣事
近年自美返港在浸會大學中文系執教「西方漢學」,課程書目選列了周策縱老師的《古巫醫與「六詩」考:中國浪漫文學探源》《紅樓夢案》《五四運動史》,分別代表了他在文學、紅學與史學三方面的學術成就。我向同學介紹說:周公博古通今,上至甲骨文,下至現代史,都深入研究,是一代鴻儒。

史學何用?──當代史學困境與解套
歷史系自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