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马特市:现状与前途

津轻海峡
·
·
IPFS
·
作为马特市的经常用户,这里的人自然关心马特市的现状与前途。喜欢它的人担心它不死不活行将就木,不喜欢它的人则喜欢拿它来取乐,并迫不及待地希望在它的棺材上打下最后一颗钉子。然而,这个众人关心的问题在这里却很少有人谈起,认真的谈论/讨论则像旧时三伏天的冻酸梨一样罕见甚至阙如。此时天使姐Angela Chen发表的一则评论马特市现状的动态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实在是可喜可贺,值得欢呼雀跃。
丽日蓝天,红白茱萸(Photo credit:津轻海峡)

小引
人们闲聊,为什么爱说张家长李家短?无他,就是因为张家和李家是他们认识或熟悉的人。爱聊自己所熟悉的人与事可谓人性和人性的证明。

同理,这里的人们之所以关心马特市的现状与前途也是因为熟悉马特市。爱它的人忧心它病病殃殃,奄奄一息,希望它赶快好起来;恨恨它的人则希望它死掉,而且最好是死得痛苦,死得难看,死得好玩又好笑。

毫无疑问,这种局面本身就包含着十足的戏剧性。围绕这一局面而进行的言说则是上好的戏剧或戏剧剧本。就这一话题参与言说的人(或曰,参加这一戏剧演出的人)显然也是对其中的戏剧性(以及相关的戏剧冲突)了然于心。

如此说戏剧和戏剧性,或许会有(或曰,肯定会有)读者批评我不严肃,玩世不恭。此时此刻,我要拉我的老朋友莎士比亚来为我站台做辩护。莎翁说得好:这世界就是个舞台,其中的男女老少都是演员(大意)。这话说得可谓毫不含糊,每一个人都不可以说自己不是演员。

莎翁本可以说但没说出的话是,既然都是演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看每个人或哪个人演得好不好了;即使有人不想演,躺平装死实际上也是一种演出。

中国旧时梨园也所谓的“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戏台是缩小了的天地,天地是放大了的戏台)之说。但莎翁之说与中国梨园之说要是细细分析起来也有微妙的差异。

如此一路说下来就是比较文学了。现在在暂且把比较文学的话题放下,继续再说马特市的现状与前途这个话题。

上文说到天使姐对马特市的现状发表的评论动态贴引起罕见的讨论,围绕马特市的现状和未来的这种讨论非常富有戏剧性。出于对文学和戏剧的爱好,我把天使姐动态以及动态之下的言说讨论贴在下面,目的是身体力行,见贤思齐,实践中国古代的伟大读书人陶渊明所提倡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最佳阅读方法和态度。

要是有机会遇到陶老先生,我想我会对他说:“遇到有趣的文字一扫而过,不咀嚼反刍,就等于是以腹泻的方式阅读,是不可取的,也是促成脑筋快速朽烂的不二法门。” 陶先生听我这么说大概会捻须而笑,并且笑着说:孺子可教也。

顺便说一句,马特市并非存在于真空当中,因此,有关马特市的言说也必然涉及/反映/折射出马特市之外的很多相关的重要议题、大趋势或大图景,还牵涉诸多微妙的心理活动/互动。这一切都非常有趣。非常希望看到有人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对这类问题的思考。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我之所以没有把Angela发表的动态之下的所有言说都贴出来,而是进行了拣选,是因为怕全贴出来会显得话头太多端,脉络太散,很可能会影响可读性。

我必须说说,我没有在这里重贴出来的那些话题不是不重要(其实它们各有其重要性)。但作为一篇文章,一个剧本,需要脉络尽可能地清楚,主题尽可能地鲜明。否则,读者的反应很可能是来一个狗不理。

哪位读者要是对Angela动态之下的其他言说和话题感兴趣,尽可随时移步至彼处,尽情尽兴地参观,参与评论。

另外,哪位读者要是对我这里呈现的剧本不满意或不以为然,也可以自己再写一个剧本。写作资料/素材都摆在那里,很现成。很希望看到哪位写手来个点铁成金,用同样的素材组织/组合出更漂亮、更令读者感觉来劲的剧本。
—------------------

Angela Chen(动态贴
真心觉得不想上Matters,连在方格子写好的文章都不想贴过来。

连续两星期的热门都是伟大的柯医生,这世界难道只剩他一人,炒得沸沸扬扬的川普都登不上台面吗?

津轻海峡
非常理解天使姐的情绪。绝对理解。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误解或误导,也想澄清一点事实,这就是,(无尽的旅程的)“伟大的柯医生”一文是4月2日发表的,距今不到一个星期。我的狗尾续貂之作“伟大的柯医生与等待戈多”则是4月7日发表的,刚刚满24小时。

所以,我猜想“连续两星期”之说大概是天使姐的笔误。另外,我在跟PReader的往来辩驳中把很大很大的篇幅贡献给了川普,应算是给他很大的面子了。又,文章是否放入热门,至少是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完全不归我控制。

Angela Chen
为了一个被关进监牢的柯医生,两三个人可以从上星期讨论到这星期,虽然不是14天,但跨过两个星期,也够久的吧!

津轻海峡
我明白天使姐的意思。但与此同时,从单纯的大众传播或新闻学的角度来说,我想柯文哲成为热门话题也是情有可原的。他的崛起给台湾的政坛乃至台湾的安危、民众的福祉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咄咄逼人的武力威胁之下,他的很多言行是中共当局所乐见的。因此,作为一个以台湾为基地的网站,马特市/Matters突出本地话题,本地热题也是情有可原,甚至可以说理所应当。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Angela Chen
我不觉得Matters在凸显本地话题,纯粹是近期找不到其他可读性高的文章可放在热门区。

方格子和Matters设立目标或设计方式大不相同,但我的文章在方格子的浏览量远大于Matters,单篇文章可以破万。所以,青菜萝卜,各取所好吧!

(我)非常认同(有人说)方格子太花俏,喜欢Matters简洁的介面,各有优缺点。

津轻海峡
方格子花哨我倒没什么意见,关键是它的版面安排就是陷阱,在那里发表文章犹如往池塘里滴眼药水,让人几乎完全看不到什么成果,完全没有成就感。最妙的是,我在那里发表文章居然我在那里搜寻不到。我不得不说,这是惊人的笨拙设计,令用户感到沮丧。能把一个网站设计得如此令人沮丧且让用户投诉无门,也是很需要技术的。

无尽的旅程
对不起啊!本也只是想说吹捧/声援柯文哲的东西怎么老上(马特市)首页,于是气得写一篇(“伟大的柯医生”)发上来讽刺一下。没想到我这种写文很少被留在首页的人,就这么硬是撑了好几天…

映昕
真是不好意思,我們今天早上發現了打賞功能有問題,可以正常打賞但是系統末端接收有點狀況,這導致了熱門榜的文章無法流動。技術同事已經在處理了,造成大家的困擾真抱歉

Angela Chen
@无尽的旅程   我不反对政治文或特定领域的文章,也尊重个人政治立场或见解。但,好的平台应该广纳多元主题,而不是让特定主题或文章占领首页或热门区太久。

既然是(Matters)系统的问题,所以也不必上心了!

一只会弹琴的猫
我也是(感觉跟Angela Chen一样),只要一上马特市,看到意识形态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哪里都不靠边,不属于哪个圈子的我,就有股窒息感。宁愿躲在方格子里发文,也不想被利益和意识形态给绑架

Angela Chen
对啊!此外,我也不喜欢口诛笔伐,恨不得把对方踩在脚下的对话或发文方式,令人难以喘息。

津轻海峡
@一只会弹琴的猫    非常不幸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关心意识形态,不关心利益,利益和意识形态就会来绑架你;你自己的利益你不关心,太好了,图谋利用你的人最喜欢不关心自己利益的人,因为最方便利用。

是的,意识形态总是跟利益有关的,总是,永远是,无一例外。意识形态就是政治,政治就是利益(又名利益分配),没别的。你既然喜好文学,就应当明白这一点。否则,你对文学的解读就不可能深入。文学就是人学,人学就是政治。没别的。

要说不讲意识形态(政治),要说写风花雪月,岁月静好,我相信我也是一把好手,而且我也相信我这么说不是自吹自擂。但公民社会的建立和维系必须有辩论,必须明辨是非。拒绝明辨是非只能是被骗子牵着鼻子走。我想我这么说没有丝毫的夸张或耸人听闻。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整天要剑拔弩张,整天要政治挂帅。我只说要说,政治很重要,意识形态很重要,万分重要,涉及我们的利益,甚至涉及我们自由乃至生死。中国的例子摆在那里,香港的例子摆在那里。中国已经发出了要对台湾人进行“再教育”的宣示。

一只会弹琴的猫
海峡先生我知道你的用心。我并没有要拒绝明辩是非,我也知道中共是什么样子的。

但我觉得写作平台上应该要有多元的题材被看见,不是只有某些题材反覆一直上首页。

不是我不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如果我的利益是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牺牲少数人的声音,或搞小团体利益勾结,让其他认真写文的人永远不会被发现,那我宁愿安静的躲在方格子里写文。

津轻海峡
我当然理解你的意思。你看,我已经反复抱怨马特市的首页怪异人,尽是莫名其妙的旧文,外加疑似诈骗的加密货币推销文,性经验介绍文,面目恶俗得惊人。最奇怪的是,明明有读者爱读的诸多文章在那里,它就是不把那样的文章放进热门栏,好像是害怕这半死不活的网站活起来,人气增加太快。好可笑。

(另外,马特市自己不推荐太多的好文章也就罢了,它的限制性设置也使读者不能以评论加转发的方式向自己的关注者推荐/展示自己看到的好文章,从而使好文给更多的人看到和欣赏。用“特洛伊”的话说就是,它宁可让好文章“烂在地里”,即埋没在乱七八糟成堆的无病呻吟文中。与此同时,众多的人在抱怨、哀叹首页文章单调乏味甚至形似诈骗。)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