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不只是消費:「用腳投票」回應城市發展模式
作者:遠東釣魚郎(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 不論各位讀者的生活形態或消費習慣為何,相信近年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便是「留澳」與「北上」之爭。先不論讀者各自取態的話,「北上」此一消費模式之所以成為討論焦點,或許背後正涵蓋一些值得討論的現象。驟眼來看,「北上消費」的模式似乎是一種相當「理性」的經濟行為。

中大選修課:城市文化&共有資產的再思
城市研究本身非常跨學科,有關於規劃、設計、政策、經濟、交通、房屋等切入角度。有一種角度是比較偏向arts & humanities,去梳理城市環境的文化意義,這科想做的,就是綜觀這類研究提出的、認識城市的方法。學術思考之外,這科也很在意認識正在實踐城市文化的人與計劃。

城市如何被「代表」?回看一百年前澳門的地標轉變
究竟對初到貴境的遊客而言,甚麼地方才稱得上具有遊覽價值,甚至是「必去」「地標」呢?

▍港台城市空間對比 ▍
相對台灣來說,為何香港的店開這麼晚還不怕噪音?台灣友人看到灣仔一帶酒吧覺得很驚訝,音樂開到這麼大,酒吧還可開到這麼晚?不會吵到樓上的人嗎?於是猜想一些可能的原因。

[史話]臺灣民主運動的關鍵一步——美麗島事件
日前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高雄捷運的美麗島站該去歷史和政治化更名為「大港埔」,引發一些政治人物的不滿,他們都強調美麗島事件對於臺灣與高雄都有極高的重要性。但試問他們究竟真的了解美麗島事件嗎?是否關心過相關歷史場景的維護?更關鍵的是「美麗島」這個名稱,對如今高雄市民而言,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感受呢?

[城市]人文富有的「貧窟窮巷」?談高雄前金林投里
高樓環伺的林投里,是高雄前金區歷史悠久的聚落,因為城市發展政策缺乏檢討的歷史共業下,被限制建築行為,導致違建情形嚴重且維護低落,而遭冠上「貧民窟」的惡名。不過也因為這美麗的錯誤,留下前金難得的人文資產,可惜在現今城市進步的發展概念下,未來嶄新的巨大量體可能取代這座迷人街區。

新界之界
糾纏於各種時空與權力之間,新界更像是一種混合產物,一個來自過去的現代進行式。
[城市]港都高雄的歌廳變遷初探
今年第33屆金曲獎移師高雄舉行,暌違17年後再次來到了港都。過去對於臺灣流行音樂有著不小影響的秀場時代,高雄曾經佔有一席之地,許多資深藝人口中盛極一時的「藍寶石」及「喜相逢」,不僅是高雄人接觸當紅明星與潮流歌曲的娛樂場所,更是歌手出道發展的重要舞臺。

[建築]走過百年歲月的臺灣首座婦人會館
一世紀以前的今天,臺灣首座婦人會館建成,高雄婦人會館(又稱愛國婦人會館)是哈瑪星重要的建築瑰寶,可惜大眾經常混淆她的身世,而且戰後消失近十五年的使用情形,一直以來都未曾有解答。近年隨著更多歷史文獻的公開,在一次不經意的翻閱下,得以重新解析、拼湊這些被塵封已久的場所記憶,終於有機會讓她更完整、更真實的面貌再現於世。

[城市]曾經古都車站前的老榕風景
日本時代的臺南車站前,座落著一棵極大的榕樹,見證著車站的設立、修建與新建,不僅是許多外地人搭乘火車來到府城的第一印象,也是南國豔陽下往來旅客歇腳乘涼的好所在。然而,過去這棵扮演古都地標的榕樹,多數人對於它的消失都不太清楚緣由。

87 | 实验艺术,也是女性主义民族志的实验——评《实验北京: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性别与全球化》
“讨论女性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事实上是要破除“流氓艺术”与“女性艺术”的二元结构,重思中国现代历史各阶段针对女性的脸谱化工程,并重新就她们是谁、做了什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议题进行描述和话语构建,以求在具体的时空中使女性变得立体可见。

屋邨你住哪一座:走遍香港254條公共屋邨之後
每當我和別人說「我打算走遍全港所有公共屋邨」,往往都會得到一個疑問:你會看什麼?畢竟,公屋嘛,每條邨都差不多。就算要看,看一條邨就夠了,不用看多過一條,更別說走遍全港254條。

新京狂想曲:鐵路和政治雜糅成就的都市
从ハルビン到新京的数百公里铁道,狂妄大东亚主义的日本走了二十年;《朴次茅斯合约》到《北満鉄道讓渡協定》,美梦成真。

塞車竟然同太多人搭地鐵有關? | 越演越烈的交通擠塞問題(中)
地鐵又迫,巴士又塞,唔通喺香港地返工真係要買車先得?

【心得】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是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去探討都市化、政權、居住空間的議題。看起來議題很硬,但藝術家們處理手法都很能引起連結共鳴,展示方式也很精緻,不管作品是大是小。不是那種過於注重形式而內容空洞的展覽。看完也不會有覺得我剛剛到底在看什麼,跟懷疑自己是不是藝術層次太低的分裂狀態。
【國際視野之廿二】高原城市巴西利亞 未來烏托邦的想像
「巴西利亞是建基於當時人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而建造,猶如一座現代的烏托邦城市,某些建築物有如停泊在無人之境的飛碟,這與當時的太空競賽息息相關。」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衞星Sputnik,從此美蘇進入太空探索的黃金時代,巴西利亞的建築大量運用太空的比喻,令太空時代的想法清晰化。

重返當代萬隆:Halo-halo Bandung
你好萬隆 Halo-halo Bandung歡樂之都 Ibu kota Periangan你好萬隆 Halo-halo Bandung記憶之城 Kota kenang-kenangan我已許久 Sudah lama beta 未曾見到你 Tidak berjumpa dengan...

車滿為患 | 越演越烈的交通擠塞問題(上)
上班族有發現近年來用於通勤的時間越來越長嗎?而香港的交通擠塞問題也似乎越來越嚴重了。經歷完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在大多機構實施在家工作安排下,才令人驚覺:「啊!原來在不塞車的情況下,過海上班可以如此快捷。」說真的,如果不考慮疫情所帶來的人命傷亡和其他對社會的負面影響,筆者還是蠻想念那段上班不用塞在路上的時光。

城市散步
瑞士社会学家,建筑批评家,漫步学的创始人Lucius Burckhardt在卡塞尔发起的Workshop:在挡风玻璃后的城市漫步(Autofahrerspaziergang) Foto/Bertram Weisshaar今天天气很舒服,阳光柔柔的,随手抓起个布兜子出门散步。

我和你 | 疫情下的城市空間
武漢肺炎在全球爆發至今,只要是在這個地球上生活的,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亦無聲無息地改變著城市空間的利用和分配。二零二零年九月的一個周末夜晚,隨著食肆堂食禁令於十時生效,本應熱鬧的街道,人流也開始變得稀少。相反,在連接旺角朗豪坊與酒店之間的行人天橋上,卻慢慢變...
